澎湖圖片

潮間帶生物資源調查與教學

課程章節|Chapter

六、潮間帶生物資源調查與教學

教案作者|冼宜樂
新增日期|2020/3/1

潮間帶生物資源調查與教學
潮間帶位居高潮線和低潮線之間,是地球上具高生產力的區域之一。這海陸交會的地帶,隨著潮汐的節奏,時而被海水覆蓋屬於海洋的一部分,時而曝露在空氣中是陸地的延伸。潮間帶的基底可分為由沙灘、泥灘底質構成的軟底質;及由岩礁、礫石構成的硬底質。本單元將調查不同棲地的潮間帶生物群落組成,並利用穿越線法(line transect methods)記錄潮間帶生物的物種多樣性及各族群的數量,考量小學學童的先備能力及得運用時間的配置,初學者建議規劃設置20公尺穿越線,沿途以紙筆及行動載具記錄兩邊所發現的生物種類及數量,並估計物種出現位置與穿越線的垂直距離。最後希望學童在分析比較後,能做成海報進行簡報分享。
觀察工具:放大鏡、水族觀察箱、膠鞋、手套、標上尺規的繩索(穿越線)
記錄工具:行動載具(手機、平板電腦)、記錄板、記錄紙
教學重點與流程
1.教師先建立各棲地類型的物種名錄。
2.找尋合適的地點,以高潮線為基準,向海水方向拉穿越線。
3.記錄環境概況,將潮池及大石塊等顯要微棲地地形依出現位置記錄於紀錄紙。
4.以記錄紙及行動載具記錄物種及並標記出現的位置,物種名稱則參閱、比對教師所建立的物種名錄。
5.在現場請學童分享所採集到物種的發現地點、外部形態及觀察到的行為。分享後將採集的物種置放回原生活的棲地。
6.到不同的基底再設另一穿越線,流程同上。
7.請學童利用蒐集的紙本及數位資料,分析、比較不同棲地類型的物種組成,以海報或PowerPoint製成簡報分享,並接受同伴提問。
8.教師進行統整歸納。
澎湖圖片
學童操作穿越線法調查潮間帶生物多樣性的概況
潮間帶海洋生物調查記錄表(範例)
調查地點 :澎湖內灣-五德潮間帶海岸
調查人員:五德人
環境概述:以玄武岩為基底的海蝕平臺
澎湖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