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圖片
鋸齒葉水絲草標本照

澎湖的海草

課程章節|Chapter

五、澎湖的海草

教案作者|冼宜樂
新增日期|2020/3/1

澎湖的海草
湖的海草目前記錄到4科5屬8種,介紹如下:
毛葉鹽藻|Halophila decipiens Ostenfeld
澎湖圖片
毛葉鹽藻生態照(赤馬3m)
毛葉鹽藻為水鱉科鹽藻屬(Halophila),其葉表密佈細毛、葉緣經由解剖顯微鏡可觀察到具細鋸齒狀,苞片及鱗片也有稀疏較粗的毛,側脈距葉緣約1/6~1/8的葉寬,橫脈約6~9對且不分支。
本種在台灣僅墾丁南灣海域曾有紀錄,由Mok等在1993年於水深2~40m的極細泥質掺少量沙粒的底質上首度發現;澎湖在赤馬、隘門、青灣內灣及外灣等水深2~12m的海域均有發現其蹤跡,其中以赤馬海域其族群的分布範圍最大。

卵葉鹽藻|Halophila ovalis (R. Br.) Hook.f.
澎湖圖片
卵葉鹽藻生態照(尖山2m)
與毛葉鹽藻同為鹽藻屬,其葉片之外型及大小的差別極大,外型從橢圓形至卵形,葉片長度在0.9~2.2cm間、葉脈數目自9~18對不等,葉片上常見紅褐色斑點,大小數量不一。根據柯(2004)的研究指出,卵葉鹽藻於退潮後暴露於空氣時間愈長,其葉片有變小之趨勢。
本種在澎湖的分布範圍極廣,馬公的前寮、五德、蒔裡、青灣內灣及烏崁;白沙鄉的岐頭、鎮海、講美、中屯、沙港、城前及大倉北;湖西鄉的北寮、龍門、尖山及隘門;西嶼鄉的大果葉及赤馬等海域均有分佈。除了單一種的分布外,也會與其他線狀葉諸如單脈二藥藻混生。

線葉二藥藻|Halodule pinifolia (Miki) den Hartog
澎湖圖片
線葉二藥藻生態照(青灣內灣 / 1.5m)
本種為水鱉科的二藥藻屬Halodule,其形態與單脈二藥藻相似,二者很容易混淆,此葉片纖細且先端呈鋸齒狀,葉寬在1mm以下,植株覆蓋率較為稀鬆。常與單脈二藥藻及甘藻混生,在澎湖的青灣內灣有較大族群分布,另鎮海潮間帶僅有少部份分布。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的文獻均指出岐頭及鎮海灣的海草主要優勢種為線葉二藥藻與卵葉鹽藻2種。

單脈二藥藻|Halodule uninervis(Forssk.) Aschers.
澎湖圖片
單脈二藥藻海草床常有黑海參散布其中(青灣內灣 / 1.5m)
本種同為二藥藻屬,葉先端輪廓多變化,具有發達的側齒,同一植株的葉寬也會有所不同,葉鞘通常扁平,近基部呈圓柱狀。在澎湖的分布極廣,馬公的青灣內灣及烏崁、白沙鄉的大倉北、湖西鄉的北寮、龍門、尖山及隘門水深1~3m處為優勢種。而在白沙鄉的岐頭、鎮海及城前和湖西鄉的沙港潮間帶也有分布。除了單一種的分布也會與其他海草如甘藻及卵葉鹽藻混生在一起。以單脈二藥藻為主的海草床,通常會有許多的棘皮動物如蕩皮參及黑海參散布其中(龍門、尖山及隘門海域),也有許多甲殼類如短棘槍蝦(大倉北海域)及棘軸蝦(大倉北、烏崁及隘門海域)在海草床掘穴而居,二枚貝的殼菜蛤(Mytilidae)及黑蝶珍珠蛤(大倉北海域)也有相當大的族群棲息其中。

圓葉水絲草|ymodocea rotundata
又稱絲粉藻,屬於水絲草科絲粉草屬。本種海草葉片長度可達16 cm,寬度1.4 cm;葉片前端成圓盾形,葉鞘下半和走莖粉紅色到紅色。在東亞地區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島鏈的菲律賓及琉球群島以及東沙島和海南島等處。根據林等於2010年在東沙海域進行有關海草物候的調查指出,本種海草花期出現在10-12月,而果實期則未有記錄,生長在印尼龍目 (Lombok-Indonesia) 的圓葉水絲草其果實期為9-10月。
澎湖圖片
單脈二藥藻海草床常有黑海參散布其中(青灣內灣 / 1.5m)
鋸齒葉水絲草|Cymodocea serrulata
又稱齒葉絲粉藻,同為水絲草科絲粉草屬。本種海草葉片較圓葉水絲草寬且短,匍匐莖質地堅韌,葉片多呈綠色常見紅色斑點,直立莖易受海浪衝擊而從基部及節斷裂。葉片前端明顯有鋸齒狀,葉鞘側面及近基部帶粉紅色。在東亞地區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島鏈的菲律賓及琉球群島以及東沙島等處。本種在東沙的花期為10-2月,生長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花期為3-6月,但都沒有果實期的紀錄。
澎湖圖片
鋸齒葉水絲草標本照
水韭菜|Syringodium isoetifolium
又稱針葉藻,屬於水絲草科的針葉草屬。本種與其它種海草最大的差異是為圓柱狀中空的葉片,匍匐莖較葉片細,帶褐色,直立莖節間長度變化小。在東亞地區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島鏈的菲律賓及琉球群島以及東沙島和廣州的湛江等處。本種在東沙花果期出現在夏季,6-10月均能記錄到有如穗狀的花序,8月是花果的極盛期,生長在印尼的南蘇拉威省 (South sulawesi) 的花期和果實期為8-12月。
澎湖圖片
水韭菜標本照
甘藻|Nanozostera japonica
澎湖圖片
水韭菜標本照
本種分類地位為甘藻科的矮甘藻屬 (Nanozosters),葉片長度變異相當大,生長於潮間帶的長度約2.5cm,生長於靜止海域者則可達30cm;葉片橫脈明顯可見,是鑑定本種線形葉海草依據之一,同時其葉片先端呈2個鈍圓形。
本種在澎湖的分布,僅於馬公的青灣內灣及烏崁水深1~3m處以及白沙鄉的大倉北、鎮海、岐頭及城前的潮間帶海域發現,常與單脈二藥藻及卵葉鹽藻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