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圖片
天后宮

天后宮參觀路線

課程章節|Chapter

一、正殿
二、神龕
三、後殿

教案作者|許玉河老師
新增日期|2020/3/1

前殿
(一)帡幪臺廈匾
天后宮於大正12年(1923)建廟竣工後,由臺廈郊眾鋪戶敬獻「帡幪臺廈」匾。清代台灣的商戶為了確保各行業之利益及排解同行間的糾紛,多結合同業來組織商業團體,這種商業團體稱為「郊」。所謂台廈郊即是貿易於台、澎、廈門間的商人在澎湖所設立的商業團體。道光年間,澎湖郊曾捐金興修北港水仙宮,澎湖的郊商組織應更早於此之前。然臺廈郊於1885年清法戰爭澎湖之役,公賬,建家屋契字等簿一切均遭焚毀破壞。爾後,雖重新稟官存案再行辦理,1895年清日乙未戰爭,澎湖又輪為戰場,臺廈郊諸項業務又告廢停。直至明治33年(1900)年媽宮郊商再次整頓臺廈郊業務,並奉天上聖母為主神,每年輪當爐主二名,分上下期辦理。其會館設於今日水仙宮。
澎湖圖片
帡幪臺廈匾
(二)黃良木雕
黃良,福建泉州人,以雕琢花鳥人物細緻聞名,同時擅長唱曲及吹奏南管八音。大正12年(1923),前來澎湖參與天后宮重建工程鑿花工作。正殿門扇上的四季花鳥木雕屏堵,外層雕鑿花鳥,內層鑿卍字盤長圖。此花鳥栩栩如生,構圖嚴謹繁複,足見刀工之細膩精湛,作品尚題有「鳳凰富貴長春圖」、「雪中小萼見英雄」、「雪落蒼松鶴步遲」與「秋深百舌弄蜻蜓」、「花中君子喜鴛鴦」等文句。天后宮修建完畢後,黃良留在澎湖陸續參與其他廟宇修建工程,如媽宮城隍廟、白沙赤崁龍德宮等。黃良落腳澎湖期間,收了數名澎湖子弟如黃玉瑤、蔡攑等人,又各自授藝,遂黃良一派人數頗眾,自成師系,影響澎湖鑿花界深遠。皇民化運動期間,澎湖地區宮廟宇修建工程被禁,黃良感於工作機會頓減,便於昭和11年 (1936)轉往臺灣本島發展,兼教戲曲為生。
正殿
(一)功庇斯文
本匾為黑底金字陰文,係開澎進士蔡廷蘭於道光24年(1844)進京參加會試(當時44歲),賜進士出身。26年(1846)回鄉祭祖,並在雙頭掛舊宅旁建「進士第」,適逢天后宮於道光25年(1845)重修完成,為感謝媽祖庇佑學子,獻上此匾。目前懸掛於正殿左側。
澎湖圖片
功庇斯文
(二)天后宮改築工料捐題碑記
<天后宮改築工料捐題碑記>有「クウオ出張所澎湖勤務者一同進寄南洋大木十本,一新社寄進彩畫大中樑三本」之語,即為林介仁所謂的「僑客采取殷勤大木運來成巨室」。大正初年澎湖遭逢 70 年來的大饑荒, 1917 年 5 月,相川茂鄉廳長巡視直轄各區域內,到處垂詢窮黎被災救恤狀況,並向各保正等訓示,此次募集本廳人夫,往南洋波羅洲事件,甚望殷勤獎勵,父詔其子,兄勉其弟,赴當地以圖發展。從鍾淑敏的研究,1917 年6月,澎湖島募集前往北婆羅洲久原農園的勞工 153 名(含監督者林貢等 3 人),於 3 日從基隆搭乘「汐首丸」出發。這批開墾南洋的澎湖先鋒出發之前,各外出者之親族都舉行盛大之歡送宴;乘船之日媽宮街各廟都出神轎,到碼頭相送者聚集如山。僑居婆羅洲的澎湖仁聽聞故鄉天后宮改建之舉,故寄附南洋大木,聊表對媽祖的崇敬與對故鄉的思念。而此碑所保留的文字, 恐怕也是日治時期台灣澎湖居民拓墾南洋唯一的歷史見證。
神龕
「與天同功」匾
依據李建緯老師《歷史、記憶與展示: 臺灣傳世宗教文物研究》一書:全台共計有26塊的「與天同功」匾,澎湖天后宮所見之「與天同功」匾,匾面共有十三條金龍,傳世品罕見此形式,而中央璽印所書「御賜之寶」,也與目前所見「光緒御筆之寶」的格式明顯不同,並將此匾歸類為「字體與御匾相似或現代重修之匾」。此匾之脈絡可與現有澎湖天后宮三川門對聯相對照:
上聯:聖功與天同四十年前御賜匾文於今尚在

下聯:母德堪地配三百載後舊遺廟貌此日重新
澎湖圖片
與天同功
澎湖圖片
後殿
(一)臺灣第一古碑「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
1604年8月,荷蘭人韋麻郎(Wybrand van Warwijck)等抵達澎湖,派人至福建請求互市。明朝當局無意與荷蘭進行貿易,指派沈有容帶領兵船五十艘(約兩千人),於同年11月18日抵達媽宮會晤韋麻郎,要求撤出澎湖。韋韋麻郎因互市無望,兵力亦相差懸殊,於同年12月15日離開澎湖。此碑為何人所立,不明。
澎湖圖片
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
澎湖圖片
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
(二)清風閣
澎湖天后宮後殿清風閣,為天后宮1923年改建之二層樓加護室之建築,又名公善樓。此地是早期地方仕紳籌畫公益事業,教授漢學或澎湖文人聚會之所。《開臺澎湖天后宮志》便言陳梅峯於此留有大正丙寅年(1926)教授漢學的對聯:「文教振瀛壖是經是營重見鳳棲手造 風雲致霖雨既霑既足欣占魚梦躬親」。另外:「清氣得來新處萃 風光不與昔時同」,相傳此聯為媽祖降鸞時所撰,亦為大正丙寅年(1926)年之作品。天后宮曾於1926成立鸞堂:修身社勤善堂,由於正殿奉祀媽祖諸神,文人以清風閣為扶鸞地點相對隱蔽,也可避免對正殿祭祀的干擾。昭和8年(1933)10月,林獻堂遊歷澎湖。10月4日上午,林獻堂在郭禮、高順賢陪同下,拜訪陳道生、蔡獎、吳爾聰、王興武、戴耀閭、郭遠、大磐誠三廳長等人。次觀媽祖宮、城隍廟、觀音亭、文石書院等處。晚間六時澎湖諸人於天候宮清閣風設宴歡迎林獻堂,由陳梅峰作主人代表述歡迎辭,出席者:郭禮、吳爾聰、蔡獎、戴耀閭、王興武等四十八人,熱鬧非凡。二次戰後,一渡輪為羈押政治犯的獄所,一般人難以近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