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圖片
換氣中的綠蠵龜

認識海龜

課程章節|Chapter

一、龜龜大不同:烏龜跟海龜的不同
二、世界海龜的分類
三、不同海龜的分辨特徵

教案作者|陳久林
新增日期|2020/3/1

龜兔賽跑是小朋友們耳熟能詳的伊索寓言故事,最後的結局是烏龜靠著鍥而不捨的恆心與毅力,終於贏過懶散貪睡的兔子,得到賽跑比賽的第一名。
有一天這個故事傳到了東海龍王的耳裡,在龍宮內引起一片的喧嘩,於是龍王決定重新舉辦一場龜兔賽跑,比賽中特別叮嚀兔子別偷懶,因此這次兔子並沒有睡著,也拚命的一直跑,可是結果兔子還是輸了。
在海洋世界中這結果並沒有什麼好詫異的!因為大家都知道海龜是海洋爬蟲動物,既能上岸爬行,且在水裡游泳速度奇快,而海兔屬於軟體動物後鰓類,動作奇慢又無法離開水面活動!既然如此,陸地上的烏龜跟海裡頭的海龜又會有什麼不同呢?
龜龜大不同:烏龜跟海龜的不同
腳的構造不同:烏龜是靠四隻腳撐起笨重的身體後慢慢爬行;而海龜的腳已經特化成鰭肢狀,長長的前鰭肢像槳一樣可以在海中快速滑動游泳,時速甚至可達三十公里以上,而後鰭肢似舵一般,控制海龜行進的方向。因此在行進速度上烏龜難望其項背。
外殼的形狀不同:烏龜生活在陸地上,靠著堅硬的龜殼保護自己,其外型有如鋼盔;而海龜為了能適應在海洋中的生活,外殼的形狀也演變成流體狀,可以在水體中減少阻力,無怪乎海龜能成為大洋中的旅行者。
頭部的功能不同:當烏龜遇到天敵時,可以將頭縮入龜甲中來保護自己,因此如果有人怕事沒擔當,我們常用「縮頭烏龜」來形容;可是當海龜遇到危險時,他的頭部雖然也有鱗片保護,卻沒辦法完全縮入龜殼內。另外,海龜的眼瞼後方內具有鹽腺,透過像在「流眼淚」的模樣,將進食或是喝入海水時所攝取的多餘鹽份,排出體外。
世界海龜的分類
世界海龜的分類共有二科七種
海龜科
─綠蠵龜(Chelonia mydas):體內脂肪呈墨綠色而名之
─赤蠵龜(Caretta caretta):以大頭龜聞名
─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似鳥嘴的喙與呈覆瓦狀的盾片
─欖蠵龜(Lepidochelys olivacea):多鱗的橄欖綠的背甲
─肯氏龜(Lepidochelys kempi):由Richard Kemp 發現的海龜
─平背龜(Natator depressa):背甲扁平
革龜科
─革龜(Dermochelys coriacea):如橡膠般堅韌的皮膚
澎湖圖片
換氣中的綠蠵龜
不同海龜的分辨特徵
海龜的色澤會隨成長而有不同,黃白綠紅都有可能,故既然顏色不是絕對的,也就不能以顏色為區分標準。
由殼來區分
革龜的殼是有彈性的革質外皮並有五條縱向的脊狀隆起;其他海龜的殼則是以堅硬的角質盾片與骨板所組成。
以側盾板的對數來區分
硬殼海龜的殼上有似鱗片的花紋,中央部份為中央盾板,兩側為側盾板,成對稱狀。由側盾板的對數也可分辨不同的海龜,例如玳瑁、綠蠵龜有四對側盾板;赤蠵龜有五對側盾板;欖蠵龜則有六對側盾板。
以前額鱗及眼眶後鱗來區分
前額鱗即海龜兩眼前之鱗片紋;眼眶後鱗則為其眼睛外眼角至下眼眶之鱗片紋。在四對側盾板的海龜中:玳瑁是具有兩對前額鱗;綠蠵龜則是具有一對 前額鱗及四對眼眶後鱗的海龜。
澎湖圖片
綠蠵龜
澎湖圖片
海龜分類表